杏彩(Xingcai)官方网站-做下一个体育传奇

9岁少年坠亡:一个围棋“天才”家庭的明暗面-杏彩体育官网
9岁少年坠亡:一个围棋“天才”家庭的明暗面
栏目:最新动态 发布时间:2025-08-12 08:25:43

  2023年12月10日,朱宏鑫的父亲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照片,照片中是一支被朱宏鑫咬过的铅笔。这个瞬间似乎是无心的,却成为了人们回忆起他的标志性一刻。

  朱宏鑫,年仅9岁,原本前途光明,却在2025年5月19日突然坠楼离世。就在一个多月前,他刚刚成功晋升为业余6段,按理来说,他本应有机会参加7月的“围棋高考”全国围棋定段赛,朝着职业棋手的目标迈进。

  然而,尽管公众对朱宏鑫坠楼的原因仍没有明确的答案,但随着事件的发酵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他父亲在围棋教育中采取的严苛态度。记者的调查显示,传统的“棍棒教育”仍然存在于部分棋童家庭中。这种方式过度强调高强度的训练与严厉的管教,忽视了孩子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。

  事发地点位于杭州智力运动中等专业学校,该校坐落在钱潮路的天元大厦中,位于钱江新城的中央商务区。天元大厦东临钱塘江,北靠大运河,被视为杭州围棋界的“圣地”。近几年,越来越多的围棋少年选择来到这里训练,而周边小区也成为了棋童家长的临时居住地。朱宏鑫和父亲便是其中的一员,他们从福建泉州的家乡,跨越了近800公里来到这里。

  方茹妈妈至今清晰地记得与朱宏鑫的最后一次见面。5月19日下午,她照常去学校接自家孩子放学,看到朱宏鑫和她的孩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从学校楼里走出来。两家孩子一同学习围棋,住在同一个小区,走回家的路程也只有十几分钟。没想到,一个多小时后,正在散步的方茹妈妈突然接到电话,告知她朱宏鑫出事了。她赶回小区,发现警方已经到场并封锁了现场,周围围满了人。直到5月21日,朱宏鑫所在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,学校已接到朱宏鑫死亡的消息。尽管如此,方茹妈妈和其他人依然难以置信这一噩耗。方茹表示,朱宏鑫给她的印象是眼睛大大、性格活泼的男孩,虽然有些调皮,但人很好。事件发生后,警方已经介入调查。

  朱宏鑫生于2016年,尽管年纪尚轻,但他在围棋领域的成绩已相当显赫。2023年2月,年仅7岁的朱宏鑫在首届“浑南杯”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中以全胜成绩夺得幼儿组冠军。同年7月,他作为福建省围棋协会最年轻的选手之一,参加了“烂柯杯”全国围棋定段赛。凭借出色的表现,朱宏鑫于2024年被杭州智力运动中等专业学校录取,这所学校由中国棋院杭州分院(杭棋)管理,素有“围棋定段人才培养先行者”的美誉。

  在杭棋,朱宏鑫学习的是冲段班,这个班级主要针对定段训练,训练内容几乎是全天围绕围棋展开。方茹回忆说,朱宏鑫的下棋风格十分强势,进步也异常迅速。2024年4月,他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成功晋升为业余6段。5月,朱宏鑫代表学校参加了“明仕杯”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,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儿童C组的冠军。

  然而,尽管如此出色的成绩,朱宏鑫并不总是能令父亲满意。朱父朱松林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,即便孩子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,依然不被允许有任何懈怠。例如,在朱宏鑫晋升为业余6段后,朱松林表示,朱宏鑫在比赛中太过玩耍,表示如果他没能顺利过关,自己可能会“气死”。甚至在朱宏鑫获得赛事冠军之后,朱松林也依然批评孩子表现不佳。

  朱宏鑫的父亲朱松林,今年41岁,来自福建泉州晋江。根据朱松林的社交媒体,他几乎每个动态都在记录朱宏鑫的成长。朱松林表示,自己在教育孩子时会适当使用体罚,例如用戒尺打孩子的手心,特别是在朱宏鑫下棋失利之后。他强调,从未造成孩子伤害,只是为了管教。

  朱松林与朱宏鑫的母亲在2022年离婚,孩子由父亲抚养。根据朱松林身边人的描述,离婚原因与家暴有关。此外,朱松林和孩子的关系相当亲密,他经常陪伴在朱宏鑫身边,细心照顾他的日常生活,给他买零食、做饭、买玩具,甚至专门为孩子购买了泡澡桶,只为让孩子开心。

  杏彩体育平台登录 杏彩体育官网

  尽管父子关系亲密,但严格的管教常常带来不小的压力。有围棋从业人员透露,朱宏鑫在比赛输棋后,朱松林曾当众体罚孩子,尽管孩子没有反抗,依然继续参加后续的比赛。

  围棋作为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极致训练的运动,对孩子和家长的压力不言而喻。家长们不仅要承担孩子学棋的经济压力,还要在精神和情感上投入大量精力。围棋的等级和升段竞争相当激烈,从业余1段到业余6段的难度呈指数级增加,而这种持续的竞争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。

  在这种压力的驱动下,部分家长和教练采用了“棍棒教育”的方式,认为只有通过严厉的管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棋手。然而,这种做法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,甚至有可能伤害他们对围棋的热爱。

  朱宏鑫的悲剧引发了对围棋教育和家长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。围棋虽然是一项益智的运动,但在过度的竞争和压力面前,孩子的身心健康常常被忽视。教育专家建议,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,避免过度施压,而围棋行业也应当摒弃过时的“棍棒教育”,从长远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。